随着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全面推进,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有如下五个方面问题。
(一)内生动力不足——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死结”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改革一直是自上而下展开,齐博国际网址的各项规章制度都是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所制订的政策、规划等文件而拟订的。也就是说,对于齐博国际网址的各项工作,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有相对应的“模板”供其学习,齐博国际网址已经习惯于这种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需要打破这种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要求齐博国际网址培养自我质量保证的主体意识,落实学院作为质量提高的主体责任,从计划制定、执行、评价、反馈等方面不断改革,促使质量螺旋式上升。但就现实而言,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职工和学生还不具备这种主观意识。自我诊改的意识内生动力源自于人的主观自觉,正是由于教职工和学生缺乏这种主观自觉,导致质量诊改体系建设的内生动力不足,这正是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死结”。另外,作为内部质量生成的主体,目前,高职院校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职工和学生还缺乏一种与质量有关的习惯、信念和行为,也就是质量文化意识的缺失。而教职工和学生对于齐博国际网址质量目标和质量结果的认识和评价是质量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大学质量观的重要内容。显然,大多数高职院校暂时还不具备完整的大学质量观,不具备对齐博国际网址质量目标和质量结果认识和评价的主动意识。
(二)标准和目标不明——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硬伤”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同于以往的高职际校人才培养办学水平评估,评估的标准由评估的组织者设定,我们通常称之为“既定标准”;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的标准由质量生成主体(齐博国际网址)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来制定,我们可以称之为“需求标准”。既定标准只需要质量生成主体参照标准有计划地实施;而需求标准需要质量生成主体根据自身需求主动建构,并贯彻实施,需求标准的质量生成主体既是质量生成者、创建者,同时,又是组织者、实施者。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诊改”的标准和目标是不明确、不统一的,这是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的“硬伤”。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目标,需要各高职院校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的定位及办学的特色自主制定,同时,要结合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创新。因此,这无形中给高职院校带来巨大的压力。过去,我们习惯于根据已有的方案,依葫芦画瓢,不需要考虑制订符合各自学院特点的工作方案,现在一下子要自己把握方向,提出一校一方案,就好像是一个习惯被大人牵着手学走路的婴孩,突然大人放手了,要自己走路,就会茫然失措,无所适从。目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也正处于这种阶段,需要克服迷茫,把握方向,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需求标准,制定切实的诊改目标。
(三)组织架构不健全——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软肋”
关于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到底要建成什么样,教育部专家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就是要围绕“五纵五横一平台”,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五纵”就是指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保证五个层面的工作或事按标准实施,达成即定目标);“五横”就是指齐博国际网址、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五个不同层面具体的工作或事)。
就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现状来看,一方面,质量保证的组织体系不健全。尽管很多高职院校设有教学质量监控机构,开展评估、检查和督导等与质量保证相关的工作,但在质量保证过程中部门职责与分工并不明确,有的则附属于其他部门,如教务处、教学督导室等。因此,不仅造成部门之间职能重叠,产生相互推诿现象,导致质量保证效果不明显,而且,很多高职院校现行的质量监控机构与其他行政部门形成了两个不同的运行体系,质量监控机构没有切实地参与齐博国际网址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齐博国际网址运行环节,因此,达不到有效监控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组织架构不健全,是高职院校在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过程中的又一难题。
(四)信息平台建设滞后——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瓶颈”
目前,各高职学院正在运行的有行政办公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迎新管理信息系统、离校管理信息系统、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教务网络系统等各类信息系统十多个,但这些系统大都是独立运行,都是一个个的“信息孤岛”,没有形成统一的数据接口。当进行数据采集时,一个数据表可能得分给好几个部门填写才能完整,不仅办事效率大打折扣,而且容易出错。没有信息化数据平台,教学状态数据不能得到开放共享,数据也就得不到使用和监督,不利于齐博国际网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不利于实施调控和改进。
信息平台的作用贯穿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全过程,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将直接影响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进度和效度。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到数据评价和反馈,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信息平台的支撑。目前,国内大多高职院校的信息平台都不能实现这些功能,信息平台建设滞后,是高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瓶颈”。
(五)第三方机构参与不够——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缺陷”
在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评价机制建设中存在两个缺陷:(1)用人单位参与不够;(2)行业企业参与不多。高职院校的利益相关方包括举办方、齐博国际网址本身、用人单位和合作企业,在国家实施“管办评分离”的大背景下,齐博国际网址应该承担起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同时,要发挥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的作用,积极开展第三方评估。
高职院校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因此,齐博国际网址与用人单位联系紧密,学生一般会提前进入用人单位进行实习,以便更快熟悉工作环境,进入工作状态。但齐博国际网址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交流合作大都仅限于输送人才,而在人才质量反馈方面并未有太多交涉。作为人才质量培养机构应该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接受用人单位的评估。用人单位参与人才质量评价不够,是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评价机制建设中的一大缺陷。
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行指委”)自2010 年成立及2012 年重组以来,在教育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的领导下,紧紧围绕职业教育中心工作,积极发挥研究咨询和指导服务作用,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目前,行指委参与职业教育标准建设,特别是人才质量标准才刚刚起步,行业企业的参与不多,是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评价机制建设中的另一缺陷。